带琦君游雁荡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陈文杰 发布时间:2017-11-16 15:25:37 字体:

  今年是著名的旅美台湾女作家琦君先生诞辰100周年。作为晚辈与忘年交不由得想起许多令人难忘的记忆。

  十六年前的2001年10月正是金秋时节,琦君携丈夫李唐基先生及儿媳从美国新泽西州远途回到阔别52年的故乡温州,参加瓯海区为之筹办的“琦君文学馆”开馆仪式及省亲访友、读者见面、文学座谈等一系列活动。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正处激烈,浙江大学实施内迁,部分师生分散转移。浙大中文系教授、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及其高足潘希珍(琦君)避难回乡。我的已故岳父叶云帆先生时任永嘉中学校长,即聘他们师生俩人来校担任国文教师,原为旧友又成了患难之交。解放期间琦君去了台湾从事文学创作,声望甚高。之后移居美国新泽西州。上世纪九十年代岳父曾多次旅美探亲,两位旧友相隔数十年又有了见面交往的机会。琦君对老校长非常敬重,视为家人,因此在美国时就表示十分希望老校长能参加她的“琦君文学馆”的开馆仪式。于是在2001年秋,已是94岁高龄的叶云帆先生,提前结束旅美探亲行程,独自一人从美国远渡重洋回温,足见彼此盛情旧谊之深。

  琦君自1949年离温至2001年回家,时已相隔半个多世纪。回乡期间各种活动内容丰富,日程紧凑,可谓应接不暇,除政府有关当局接待以外,她谢绝所有亲朋旧友的宴请,唯独接受我们一家的款待。席设当年温州大南门的“鲤鱼门大酒店”,并有岳父的表弟马骅先生等人作陪。琦君那天来我家时赠送了几本由她亲笔签名的著作和一只CROSS名牌圆珠笔。我拿出一本大陆出版的《橘子红了》小说请她一并签名。她当时悄悄对我讲,很想去一次乐清雁荡山,学生时代时常听恩师夏承焘先生谈及春游天台、秋游雁荡的诗画般意境,这次回乡希望能够清闲自在地感受一下雁山的灵气,请我抽半天时间避开媒体视线带她去实现那深藏心底数十年的夙愿。我欣然接受这项如今看来非同一般的光荣任务。

  2001年10月28日星期天的午后,按照原先的约定,我独自开了一辆黑色5座广本轿车来到瓯海将军大酒店。正值午休时分,大堂空无他人,琦君夫妇及儿媳三人还有她的轮椅上车后悄悄地离开酒店直奔雁荡山。记得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车子沿国道向北行驶约两个多小时,才到乐清雁荡山。时年85岁的琦君基本上是靠坐轮椅代步,大龙湫是无法去了,第一站到灵岩。轮椅沿着石步道慢慢推进,一路上她很少说话,只是抬头静观、欣赏,似乎是在用心去感受四周的一切。在灵岩寺她凝视对联、仰望群峰像是在朝拜久慕的圣地。当然我随身带上了相机给她们留下许多珍贵的照片。可惜经两次搬家不知藏在何处一时难以找到,幸好抽屉里还有三张。

  时间过得很快,游罢灵岩,已是黄昏,我们驱车来到雁荡山响岭头。那里商业繁华,热闹非凡,沿街店铺楼上住宿,楼下餐饮。那晚我做东请她们在一家比较清洁的小饭馆用餐。店门口摆满了各类产自乐清湾的小海鲜。席中的蛏子、青蟹和农家海鲜炒粉干蛮有特色,颇受客人们的青睐。简单的晚餐后,已是夕阳西下。秋高气爽的雁荡灵峰正是欣赏夜景的最佳时光。车到检票口后,我们轮流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琦君慢慢地散步至灵峰脚下。但见四周奇峰异石在夜幕的笼罩下显得格外地活灵活现,任凭游人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编织美好有趣地故事。雁荡山我来过许多次,一路上责无旁贷地担任着业余的司机兼导游。

  此行似有脱团私访之嫌,没打算在雁荡过夜,且第二天(星期一)一大早三人就要告别乡亲启程回美,故观好灵峰夜景即缓缓地推轮椅回停车场。途中琦君显得十分留恋的样子,似乎勾起了埋在心底的思绪。她用极其轻微的语音告诉我,她早已构思好一部小说准备下次来温时在雁荡山住上半年时间,完成那部小说。这也是她此次来雁荡的另一个原因。当时见她正处于沉思冥想的状态,我不想打断她的思路去追问小说的名称及内容。但我猜想或许多为她以往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故乡的山水、风情为主的题材。想不到那次雁荡之行,虽圆了她年轻时的美梦,却成了她的故乡最后之旅。几年后琦君病逝于台北。那部已经构思好的未成小说竟成了她的天国之作,实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大损失,亦是琦君和所有喜欢、热爱她的读者们的莫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