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草木:苜蓿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李振南 发布时间:2018-06-28 11:20:14 字体:

  苜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种,也是对苜蓿属植物的统称。该属植物在我国有10多种,温州市域野生的有天蓝苜蓿、小苜蓿和南苜蓿三种。但我们通常所称的苜蓿一般是指南苜蓿,它还有一个别名,叫金花菜,俗称“黄花草籽”“真草”或“草籽”,是本地广泛分布而早些年又被普遍栽培的一种草本植物。

  据专家考证,苜蓿的原产地并不在中原地区,它是西汉的张骞由西域传入的,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成果之一。而金花菜的名字始见于汉末佚名编辑,后由南朝陶弘景整理的《名医别录》一书,可见,它在中华大地已有1800多年的栽种历史了。

  我小时候就认识苜蓿,它虽然在农田里的栽培面积仅次于紫云英,却是长得最为碧绿、葳蕤的小草。在晚稻收割后,各个生产队会派出犁田好手,将晾干了的农田犁出一条条排水沟,做成一垄垄规整且长方形的旱田。也就是这个时候,犁田的大人会叫上自己的孩子,在犁过的排水沟里拣正在泥底休眠的泥鳅。因父亲是一位犁田高手,时常出工,故我拣的泥鳅比别的孩子要多。那时,拣来的泥鳅是舍不得吃的,除非是被铁犁铲短的泥鳅,而完好无损的泥鳅,我们将它放在有清水的木桶里净养,积累到十来斤时,拿到农贸市场出售,换回的钱,基本上够我和弟弟各买一双过新年穿的解放鞋。

  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中下旬,农人会选择几个晴朗的日子,老幼齐上阵。这时,壮年男人一部分负责搅拌河泥和草籽,另一部分在垄上挖出浅浅的种植穴,而妇女和孩子则每人提着一只弯枓,盛满河泥和草籽的混合物,用手取一小撮、一小撮点播。一弯枓播完了,再去盛满,如此轮回。播种苜蓿时,看起来场面热烈、壮观,人声鼎沸,但冷,这个季节正是隆冬,一天下来,手脚都会被冻僵。

  立春后的一场春雨过去,苜蓿就会从湿润的土壤里爬出来。开始只是一小朵一小朵,渐渐便长大长高,最后就成一大簇了。当气温渐渐升高,苜蓿就生出了嫩绿的叶子。这些叶子错乱地重叠着,不断地向外延伸,很快就变成了枝芽,随着枝芽增多,它就长成一大簇一大片了。阳春三月,苜蓿会开出黄色的小花,起初它们像星星一样一朵朵绽放,直到形成一片一片的黄色云团。这时,天鹅绒般的大地上,有一场花香弥漫、蜂飞蝶舞的盛宴,让人驻足流连叹为观止。不过这个时候,苜蓿的使命也要完成了。因为,农田里的苜蓿是作为绿肥栽种的,它们除了一部分被割下作为耕牛的草料外,其余的全被耕翻到泥底下,为春播的水稻提供肥力。

  当然,作为一个物种,苜蓿还有其自然生长的规律。苜蓿不同于一般的植物,它只需种植一次便可再次让人受益。在它的生长期里,任你掐尖、割茎,只要不伤到根,来年又会发出新的枝芽,它是二年生的植物。苜蓿还比较耐旱,一般的干旱奈何不了它,即使长时间缺水出现了枯萎,一场雨后它又会蓬勃生长。

  苜蓿的使命与同是作为绿肥的紫云英一样,它们从泥土里长出美丽,又把美丽融入泥土。但苜蓿在没有开花之前,它的嫩茎和叶是上等的好菜。用苜蓿烧煮成蔬菜,清香四溢,嫩而不脆,口感极好,它的鲜美程度,只有吃过的人才能真实表达。而用苜蓿鲜嫩的茎叶炒年糕,既鲜甜又爽口,更能果腹,现今,许多城里人都被这道主食引得垂涎欲滴,每每在宴席上大快朵颐。植物志书说,苜蓿富含维生素、铁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其粗纤维可促进大肠蠕动,有助于毒素的排泄。苜蓿素能抑制肠道收缩,是女性的滋补佳品,多食苜蓿能保持良好的身材。

  这些年,我和朋友到大排档里小聚时,只要见到苜蓿,我们就会叫上一盘苜蓿炒年糕。我还要求店家在烧制时,用肥肉熬油,在烧炒过程中加上牡蛎,最后再添上薄薄的鸡蛋丝。这样烧制出来的苜蓿炒年糕,色彩丰富,味道鲜美,香气扑鼻,可让人大快朵颐。朋友们还戏称这是“李氏牌苜蓿年糕”,下一次只要报上这个名字,厨师就会端上一大盘来。

  由于苜蓿种子要在寒风凛凛的冬季点播,而且需要河泥混合,农人们须花费很大的力气。于是在大量使用化肥的今天,已没有多少农人愿意去种植它们了,只有大棚里的菜农,顺应人们的心理将它们作为蔬菜栽培,才延续了这个物种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