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索面最关情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胡晓霞 发布时间:2018-09-12 09:44:20 字体:

  “白面粉,做索面。索面白,送厘给伯伯。索面细,送厘给阿爷。索面长,送厘给阿娘。索面汤,分厘给大家。索面香,吃了还要添。”

  ——瑞安童谣《索面歌》

  索面,也叫长寿面。由于它细长洁白如棉纱,晋代束皙《饼赋》曾这样形容:“柔如春绵,白若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飞散而远遍。”

  瑞安平阳坑镇南山村是闻名遐迩的“索面村”,南山索面,原材料只用精白麦粉、盐、山泉水,经过和面、揉面、搓面、盘面、拉面等手工程序,将浑圆的面团变成一根根约3米长的细丝晾晒,待干到一定程度后理成线绞状,置于铺有薄膜竹筐中运输销售。这里的传统手工制面手艺已传承300多年,年产索面约500吨,远销东南亚、欧盟、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南山村民把索面做成了一道风景。

  过了白露时节,天气转凉,每个晴好的清晨,对南山村民来说,都是一场欢快盛会,他们忙碌着与阳光一起奔跑:把一挂挂索面插到木架上方一排孔里,然后拉长拉细插到底端孔里,动作娴熟优美,如无数美妙音符在灵巧手指与纤纤索面间跳跃。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排排晾开的乳白色面线与古宅青瓦、蔚蓝天空交相映衬,清风轻拂,纱布似的索面飘逸曼妙。那从高高木架上悬挂下来的索面,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近看如银丝闪闪发亮,远望如瀑布飞流直下,不时散发诱人清香。在如丝如弦、如诗如画的静景里,闪动着男男女女若隐若现劳作身影,这动静交融的画面,让人如临田园仙境……索面的制作生产过程形成了民俗文化,带动了旅游发展,外省人、外国人来了,中国摄影协会专家也专程来此考察,给予高度评价。从此,南山村不仅仅是市里有名摄影基地,还有望成为全国摄影基地。

  瑞安人对南山索面特别推崇。

  手工、天然、传统,在今天的市场上,就是南山索面的魅力。手工古法里蕴藏着古心和古风,吃着这散发着麦香的会在舌尖弹跳的索面,你不必担心各种化学成分堆积的添加剂。南山索面,性平温补,驱赶寒气,养胃养颜,易消化,下锅后不容易煮糊,口感柔韧鲜软……那艳红的虾米干,翠绿的细葱末,金黄的荷包蛋,褐黄的香菇丝,活色生香地卧在银丝般面线上,丝丝缕缕的面线,微漾在鲜香的汤料里。连汤带面吃一口,霎时味蕾尽数绽放,热气与香气似一股涌动暖流,瞬间弥漫浑身……越是天冷,越是想念那一碗热腾腾索面汤,那种从口中蔓延至胃里的暖意,让你像刚运动过一样舒坦。若是不胜酒力者,吃后便有一种微醺而懒洋洋的舒服之感……索面从晒面架上取下后,晒面棍上还会黏着面头,用小刀削了这面头,煮熟了的索面头又将是另一种美味……

  南山索面汤,暖漾着瑞安风俗人情。

  瑞安童谣《纱面歌》已告诉我们索面三大用途:走亲访友做伴手礼,作为长寿面送长辈,给孩童当辅食。此外,在瑞安,无论城里乡村,谁家生了宝宝,产妇食用索面汤以补身,亲戚朋友们也常常以吃索面汤形式分享添丁的喜悦;小年轻结婚第二天回门,回门礼之一往往少不了索面,以取新生活细细绵绵、长长久久之美好寓意……南山索面历史悠久,风俗也独特。自古以来,农历大年初一鞭炮吉庆之后,新年早上第一餐,南山村的男人们都会早早起床在灶头点火烧水,煮好一碗碗热乎乎索面后,招呼自家女人、子女来品尝。有时小孩吃一段剩一段,大人们也都温和要求小孩吃完整,因为在他们看来,吃了这碗索面,就象征着来年多福长寿,因而其吃法也特讲究,要一根索面吃到底,不能中途断了再吃。

  据说,当初《舌尖上的中国》本打算拍南山索面,但天公不作美,连日的阴雨绵绵让摄制组放弃拍摄计划。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传统工艺在这个讲究精确和数量的时代举步维艰——因为机器可逆天而生,而手艺则必须顺应天时……过去,这里挨家挨户以制作索面为生,但随着机器化时代的来临,如今,南山村只剩十几户仍在坚守。抑或,世间所有美好事物都源于那种近乎痴傻的坚持吧!

  南山索面,阳光赐予的顺天之味,暖胃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