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仙姝玉蝶梅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李振南 发布时间:2018-12-17 10:03:53 字体:

  第一次在雁荡山见到这种花时,我就被它异样的美惊呆了:那洁白的五角形花冠,花瓣极薄,毛茸茸的,视觉中有雪的质感,怎么看都像是由薄薄的冰雪镂雕而成,仿佛吹一口气就能融化;而花瓣中间那猩红的同样是五角形的副花冠,紧贴花心,花蕊乳突,分明就是红蜡琢就,让人觉得这花冷到极点,也艳到极致。若将花朵分开来看,每朵小花都晶莹剔透,精致绝伦;而合起来,由几十朵小花组成的半球形花团,玲珑别致,簇蝶纷飞,简直美丽到了令人心颤的地步。

  我不由自主停下脚步,神情庄重地行注目礼:这真是一种奇异绝色的花,一种令人喜爱至极却不敢亲近,欣赏不倦却不忍亵渎的花,就像气质清纯、冰清玉洁的少女,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威慑力,让人心生绮想却又望而却步。我想,这样的花似乎不属于滚滚红尘,它应该是世外的仙姝。如果将它比喻成花中的海伦,那么,人们或许可以因它发动一场战争。当然,比喻归比喻,但它属于花中的极品,这是毋容置疑的。

  说来惭愧,曾在雁荡山多年、自认为识得许多花木的我,此前居然一直没有在野外发现过这种令人动容、惊诧的花卉,也没有想到它在悬崖绝壁上能开得如此的美艳。这次因要编撰《浙江通志·雁荡山卷》的“生物”一章,才搁下杂务重回雁荡山转悠,寻觅那里的珍贵动植物,不经意间竟然邂逅上了这一让人惊艳、倾倒的植物。

  这种花的名字叫球兰。

  球兰,别看它的名字里带有“兰”字,它却不是兰科植物。植物分类学上它归于萝藦科球兰属,是一种喜爱在山崖上攀援的木质藤本植物。它还有很多别名,如铁加杯、绣球龙、厚叶藤、金雪球、石壁梅、金丝叶、大石仙挑、爬岩板、古梅、雪梅、玉蝶梅、玉叠梅等。在这一连串的名称中,我特别喜欢玉蝶梅和玉叠梅这两个称呼,梅,是高洁冷艳的代名词,玉,是稀世珍贵的宝物,蝶,是曼妙蹁跹的舞者,叠,是一层层一幢幢的幻影,所以,起这样的名字,让人产生一种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而其他别名都是从形状、习性、生境方面入手,依照形似和性近的植物特点来取名,缺失了一种古韵和让人遐想的空间。

  尽管,这世上也有一种叫“玉蝶梅”的梅花,但那只是梅花众多的栽培品种中的一个,不是植物物种的名称。翻阅古籍,玉蝶梅作为一个物种,要迟到19世纪中期(约1841~1846年)由清代吴其濬(瀹斋)撰写的《植物名实图考》里才出现,该书载:“玉蝶梅产赣州,蔓生,紫藤厚叶,面青有肋纹,背白光滑如纸,圃中多植之。赣州志作玉叠梅,云:各邑皆花白色,藤本。”我想,这大概就是玉蝶梅和玉叠梅名字的出处。此前,在我国浩瀚如海的史书里,都没有这种植物的记载。而球兰名字的出现,则更迟了。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纂、中国科学出版社于1977年2月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62卷里才收进了球兰,植物学家把这种由许多小花抱成一团,看起来像个花球的植物称为“球兰”,这显然是一个形象的叫法,但没有玉蝶梅所蕴涵的诗性。

  据植物志书记载,球兰的拉丁文学名是由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定名的,因球兰具有蜡的质感,在国外,它又被叫做“奶奶的老式蜡花”,这种叫法虽然通俗,却很形象。在我国,野生球兰的自然分布区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台湾等省区,其北界止于浙江南部,温州沿海一带都有它的身影,而雁荡山则是它生长的北缘。现在,它已被园艺师莳弄出许多品种,也容易在温暖的阳台或光照充足的室内作盆景栽培,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观花植物。

  今天,在我眼前的这株球兰,静静地伏生在山石的肩头。纵横交错的藤蔓上,长满了像翡翠一样光洁碧绿的叶子,它们迎着初夏的清风,轻轻地颤动着、摇曳着,散发着绵绵的温婉,显示出无限的娇媚。而藤蔓上则生长着四五个半圆形的花团,每个花团上都有十几朵花,挨挨挤挤,相拥而歌,清雅中透出艳丽,纯净中生发斑斓。它们晶莹皎白,如冰凌花,细腻柔软,像天鹅绒。远看好似“满树玲珑雪未干”,近看更像“飞来蝴蝶忽成团”。更让人感动的是,整株球兰将自己与山石巧妙地组合,让山石的古朴、奇崛、冷峻与自身的华丽、灵秀、温馨完美地结合起来,营造出极为美妙的观赏效果。

  看着球兰,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大地的声音,我的眼前似乎感受着生命的舞蹈,我的灵魂却真实地感悟到生命的奇迹。

  感谢雁荡山,感谢大自然,让我见到这神奇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