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的桃源”——王蒙的苏俄情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6 09:31:04 字体:

  2020年10月,正是金秋时节,王蒙研究全国联席会议在中国海洋大学正式成立了。一年前,王蒙先生刚刚荣膺“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以彰其“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几乎与此同时,王蒙当选为“中俄互评人文交流领域十大杰出人物”。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2006年5月,一本名为《苏联祭》的书在中国悄悄出版了,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一枚硕大的红星,扉页上则写着:“谨以此书迎接与纪念二○○七——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九十周年”。它的作者是王蒙。然而,《苏联祭》并不是一本普通的书,其中收录了王蒙自1984年以来30余年间创作的《访苏心潮》《苏联文学的光明梦》《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等与苏联(俄罗斯)有关的游记、随感、小说等共17篇。它是王蒙的“心史”,承载着作者王蒙太多的青春、记忆与歌哭。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俄罗斯还叫苏联——俄罗斯就成了少年王蒙“向往的天堂”。50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代人,或浓或淡地都存在着某种“苏联情结”,王蒙尤甚。多年后,王蒙曾满怀深情地写到:“对于我——青春就是革命,就是爱情,就是文学,也就是苏联。”就如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谢尔盖·托洛普采夫所说的那样,苏联是王蒙心中“永存的桃源”。

  王蒙是唱着苏联歌曲读着苏联小说走向革命和文学的。11岁时,王蒙从我党地下工作人员那里学会的第一首歌曲便是《喀秋莎》。王蒙曾把这首歌比喻为自己的“早恋”。《太阳落山》《蓝色的星》《小路》《快乐的风》等苏联歌曲,伴随着王蒙走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苏联文学对王蒙的影响则更深且巨了:“苏联文学给我的影响说也说不尽。我不仅是从政治上而且是从艺术上曾经被苏联文学所彻底征服。”这种“彻底征服”的结果,便是苏联文学引领王蒙走向了文学,走向了革命。12岁时,王蒙读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此立志要把自己锻炼成“钢铁一样、水晶一样的布尔什维克”。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爱伦堡的《暴风雨》更是成了青年王蒙人生和文学的“教科书”,多年后,王蒙再次谈到法捷耶夫时,仍深情地称之为“一个真诚的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而殉道的作家”。恰如王蒙后来所说的那样:“我之走向革命走向进步,与苏联文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我崇拜革命崇拜苏联崇拜共产主义都包含着崇拜苏联文艺。”苏联文学那种特有的乐观、明朗和理想主义都深深地影响了王蒙后来的创作。

  苏联(俄罗斯)的读者也同样以特有的热情“回报”了王蒙的爱。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俄文版第一次印了10万册,被俄罗斯读者“一抢而光”。1979年下半年,《夜的眼》在《光明日报》发表不久,俄罗斯《世界文学》就敏感地注意到了这篇小说,并视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回归的标志。自1982年,王蒙大量作品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夜的眼》《蝴蝶》《春之声》《海的梦》《杂色》《风筝飘带》《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行板如歌》等,被先后翻译介绍到俄罗斯,走进了俄罗斯的千家万户。王蒙已成为最受俄罗斯读者喜爱的中国作家之一。

  王蒙与苏俄还远不止这些。“五十年代,我不知道有多少次梦想着苏联。……那时候我想,人活一辈子,能去一趟苏联就是最大的幸福。去一趟苏联,死了也值。”王蒙青年时代去一趟苏联的梦想,30年后才终以实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王蒙曾多次访问俄罗斯,在中俄文化、文学交流史上,打下了特有的“王蒙印记”。1984年5月20日-6月12日,王蒙率中国电影代表团第一次参加了苏联塔什干国际电影节,就是在这次电影节上,根据《青春万岁》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纪念奖。历史有时在不经意间呈现出她特有的温情:1953年初冬,在创作《青春万岁》的时候,一个“隐秘”的念头曾跳进了年轻王蒙的脑海里:“我幻想我的作品会获得巨大成功,从而我有可能随中国青年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三十多年后,王蒙和他的《青春万岁》果然来到了苏联。这次苏联之行,王蒙不仅参观了少年时代就多次梦想过的红场、列宁墓、克里姆林宫,更重要的是,王蒙结识了李福清、爱德林、费德林、索罗金、托洛普采夫等一大批对中国人民怀有深厚感情的汉学家。20年后的2004年11月15日,王蒙应俄罗斯总统驻西伯利亚联邦区全权代表、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德列切夫斯基的邀请,再次踏上了俄罗斯的土地。此次俄罗斯之行,是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授予王蒙先生荣誉博士学位。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柯在致王蒙的电函中说:“考虑到您在中国社会的极大威望,发展中国文化与文学方面的卓越成功,并考虑到您促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积极的社会活动而一致决定授予您我所荣誉博士学位。同时,您成为我所的东亚和平发展国际委员会成员。”在这次荣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上,王蒙深情地说到:“苏联,俄罗斯,莫斯科是我青年时代的梦。现在,苏联没有了,我的梦想已经比青年时期发展成熟了很多。但是,俄罗斯还在,莫斯科还在,中俄人民的友谊还在,而且一切会更加繁荣和美丽。”王蒙的答辞使在座的俄国朋友深深“动容”。王蒙最近的一次俄罗斯之行,则是出席第五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论坛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马林斯基剧院小范围会见了王蒙先生等著名文化艺术界人士。

  2008年,74岁的王蒙花了三个月时间,学会了俄语歌曲《遥远啊,遥远》。然而,对于王蒙来说,一切并不“遥远”,因为面对苏联,“就像面对青春,面对自己的灵魂,面对自己的经历,面对自己的美与丑,面对自己的善与罪,褒与罚,年轻与衰老一样”。王蒙与苏联(俄罗斯)的故事,还会继续写下去。那个自少年时代就深深埋在王蒙心中的“美丽的梦”,一定会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