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浙南地区藏书楼,当属瑞安最多了。有文史业者梳理过,自宋至民国,27座藏书楼足以见证古县瑞安的千年文化。其中声名远播的是玉海楼,为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其余的散落民间,灿若星辰,滋润着历代瑞安读书人。比玉海楼更早的有项霁所创建的水仙亭和项傅霖创办的珠树楼,瑞安藏书编有目录也由项傅霖而始。到了民国末年,染学斋迅速崛起,如日中天,藏书达三万余卷。
染学斋藏书楼的主人项葆桢(1880-1951),字德阑,号慎初,清廪贡生,京师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两广方言学堂历史教员、两广师范学堂地理教员,瑞安、宁波有关中学国文、地理教员。1914年应内务部第一届知事试验及格,签分山东省。之后十多年间,先后在山东乐陵县、单县、济宁县、长清县担任过知事,1929年任山东全省司法视察员。任上先后奉颁一等金质奖章、五等金质单鹤章、一等金质棠荫章、晋给三等嘉禾章。有《齐鲁文献录》《从政志要》《宦游吟草》《燕粤吟》等著作未梓。以上项葆桢先生的简历均摘自《瑞安南堤项氏大宗谱》,这届族谱为1933年项葆桢主持修订,所以,我相信这些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去年5月,我第二次奔赴项葆桢主政过十多年的山东省,飞机降落济宁机场后,我才得知这里距离孔子故里曲阜更近一些。葆桢先生著有《齐鲁文献录》,虽未付梓,但一定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想,他一定是朝觐过曲阜的。可是,我在当地没有获得任何信息,去济宁档案馆查资料时,被要求出示介绍信,可是我没有。去温州档案馆只需身份证就可以查阅所有公开的资料,所以,根本没想到要准备介绍信。按理说,档案馆、图书馆并非衙门,本来就是为市民服务的,何必人为设置障碍呢?我说我查资料只为写作,你们可以百度一下我的姓名,我只是作家而已。后来还是让我查了,电脑输入项葆桢以及字、号等关键词,均无任何记录,他不是在当地做过县长吗?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我看到瑞安玉海研究会何光明先生从上海图书馆拍过来的资料显示:1928年版《济宁县志》就是项葆桢作的序;1930年,组织纂修了《单县县志》,并捐资50银元;《乐陵县志》(不知哪一年的版本)405页记载:民国元年(1912年)项葆桢任知县。我觉得这肯定有误,因为项葆桢是1914年才参加第一届全国知事考试及格。族谱上记载:1915年2月到乐陵县任知事,这个说法才是对的。
我在温州图书馆古籍部借阅过项葆桢先生所著《寿言钞》和《悼亡集》,这是他在族谱中未提及的。我还借阅了馆藏《染学斋藏书目录》共八册,我就是从这八册目录里面统计出染学斋藏书三万多卷的。当年收藏和购买这么多的书籍,是要花很多钱和精力的,没有恒心和毅力,万难做到。项葆桢先生是瑞安乡绅、饱学之士、谦谦君子,上世纪40年代,日军轰炸及瑞安沦陷时期,他把所藏珍本、善本运到高楼乡下去保护,置家产于不顾,说嗜书如命一点也不过分。染学斋的藏书,现在大部分为温州图书馆古籍部馆藏,少部分在瑞安中学图书馆。
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断,项葆桢1929年回到了故乡瑞安。现存瑞安档案馆的瑞安通济轮船公司四月初一第一次职员会纪要显示:项葆桢作为经理和职员会主席,报告就职情形及本会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又一直担任瑞安南堤电气公司董事长,经营和管理着项氏家族的多家股份制企业,这些企业是近代温州工业文明的主力军。
1935年,项葆桢任瑞安修志会主任委员,主持民国《瑞安县志》的编纂工作,历时十余年,一部正编28卷、附编19卷的《瑞安县志稿》终于在1946年9月开始陆续付梓,至1948年印毕刊行。1946年,项葆桢当选瑞安县第一届参议会议员,1947年3月当选副议长。民国末年,项葆桢先生作为社会名流,为瑞安的工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我们今天不应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