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坑岭古道,东起龙湾区永中街道郑宅村,西至瓯海区仙岩村,位于大罗山中心山脉,南依龙山,北靠白水山脉,全长22千米,宽1.5米,块石建造。是古代先辈从永强至仙岩,农贸、工商、探亲、访友的脚力步道。现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是郑宅至百家尖天河水库的盘山石阶小道,全长10千米,是长坑古道的精华所在。据史料记载,这条古道早在晋朝就形成。古道附近风景如画,传说众多,如横山(第一山)、古桥、老鼠山、卧龙亭、美人崖、荥阳园、官坪头、望海楼、飞泉寺、龙潭(波碧潭)、天柱禅寺、道神洞、水帘洞、怀严亭、百家尖等奇峰奇洞。整条古道就是一幅历史长卷,浓缩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历史。
长坑古道虽历经千年,但并未被遗忘在岁月的长河里,每到周末假日,游人、香客络绎不绝。它融山水人文风光于一路,可谓是珍贵的地域文化资源和生态休闲旅游资源。行走古道,已成为时下很多市民的生活方式,他们在行走中感受着浓厚的瓯越历史和文化。
据郑氏家谱记载,元至顺元年(1330)郑氏一世先祖,从乐清象山迁居龙山立庄,因龙山独特、奇美,并横着把瑞安和永强隔开,后人将龙山改名为横山。宋代书画家米芾就将横山题为“第一山”。此摩崖题刻,字径约1米,总长为2.32米,已列为瓯海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古道旁边的上岸古桥,建造于晋朝,至今已有1580年历史,石板建筑。郑氏四世祖约在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此桥,取名为郑家庄大河桥,今叫上岸桥。
龙山对面曾有美人崖,高500米,全国独一无二的瀑布奔腾而下。有人以“银河倒泻,寒涛昼夜,晴雪排空,如龙行雨,瀑时悬崖现美人”来描述其如画景色。后因筑建白水电站而无瀑,美人崖也从此不见了。
古道附近的荥阳园,即郑氏家族墓地。源于荥阳山脉,坐落于大罗山东麓白水岙原始森林,依山而筑,是一座典型的浙南家族园林式墓地。茂林修竹,前有小水池,游步道两侧左为翠竹廊,拾阶而上,景石林立,灌木丛生,古藤缠绕,西边有亭、石桌、古凳。
古道从这里起步,条石阶梯已经是重新改建过的,非常安脚,走起来也轻松异常,两旁古木参天,遮天蔽日。不一会儿就登上官平头(现名观海坪),回首东望,远处广阔的东海,风平浪静;近处热闹的村庄,人来车往。
继续前行,便到了古道的必经之处——千年古刹天柱寺,天柱寺原名瀑泉寺,有罗山第一流和天下二十六福地之称,因失火东移,重建于唐贞元元年(785),改名为天柱寺。天柱寺西侧山峰下,有一瀑布,落差100余米。由于花岗岩风化成不规则台阶,瀑布泻下形成五折,五折白练倾泻入潭,气势磅礴,颇为壮观。寺右有飞瀑,泻入西潭。寺左有冷水泉,随小溪弯曲;飞瀑、冷泉合流出天南谷,瀑泉寺因此得名。
天柱三峰相连称石宝山。一为天柱峰,巍然挺拔,高插云霄,天柱寺以峰为名,沿用至今;二为弥勒峰,形如雍容大度弥勒佛,或称“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三为观音峰,花岗岩组成不规则台柱状,节理丛生,水蚀沟痕,犹如千佛袈裟,峰如观音真身呈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数不清的名诗吟咏。天柱寺也是革命的圣地,1938年夏天,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同志曾经到过天柱寺指导革命工作。
瀑布倾泻而下,注入西潭,名曰龙潭。“龙潭”得名有一传说。瀑泉寺有一圣僧,陈屯门粮田百亩,农夫将孟儿仅有粮田一亩,他每天都到瀑泉寺后山砍柴,与圣僧结为好友。时年旱灾,将孟儿在龙潭边一边磨刀一边自语:“我田边若有这潭水多好啊!”突然间潭中浮起一龙王,对将孟儿道:“我给你一个酒壶,你去自家田四角各洒一滴,田水就够用了,但天机不可泄露。”将孟儿依照去做,果然田就满水了,一直不枯。但他经不住圣僧的花言巧语,说出了秘密,且把酒壶给了圣僧。圣僧依葫芦画瓢,百亩粮田果然水满。可泄露天机的将孟儿却被龙王冲到三甲洋淹死了,嘴里还夹着一张纸符,此符就是后人用来旱灾求雨的神符。三甲龙潭因此而得名。
古道南侧的道神洞又叫陶成洞,位于长坑古道仙人靠斜对面。行至古道中后段,将近百家尖水库,此处有一天然石洞“水帘洞”。洞穴宽大,长有20多米,宽有30多米,高有15米左右。因洞奇特,地方人士投资开发,将此洞开凿成透天洞,现是观光旅游的好景点。
百家尖是长坑古道的县域内终点,登上百家尖是古道一路行走之后最有感觉的地方。民国时由于长坑古道是众多商人经常来往的脚力通道,一些土匪就在百家尖上立寨抢劫,后被正义人士驱逐解散,原山寨的门台及遗址今仍在。百家尖山峰奇特,三面悬崖,只有一面通道,海拔将近600米,一口气登上尖顶还颇有些费力,但是一览众山小的广袤视野足以抚慰一路上的辛苦和付出,让不安的心灵得以宁静。